100W快充是騙局?實測竟與iPhone僅25W效能相若 關鍵原因在這裏
手機硬件捲到現在,各家Android旗艦的充電速度都捲到超百瓦(100瓦特W),真我甚至在2024年發佈過320W超光速秒充,不到5分鐘就能充滿電池。雖然Samsung、Apple等國外手機廠商的產品還是用着25W,比Android機少好幾倍,但實際充電速度並拉不開多少差距,為什麼會這樣?
其實這個問題一句話就能解釋:Android手機快充會降功率。
快來看看現在Android與Apple陣營的旗艦機吧!👇👇👇先說一個最容易被誤解的點——快充的瓦數,指的是「峰值功率」,不是「全程功率」。
比如你買了個100W快充手機,它可能在電量極低的時候,確實能充到接近100W,但這個狀態只維持個5到10分鐘。之後功率就開始往下掉,因為電池受不了啊!
手機電池不喜歡100%滿電?CCTV提醒整夜充電有損耗與起火隱患嫌iPhone充電太慢?可能是你用錯了方法 兩小時內充滿電要靠它電池充電有個「三段式」規律:
恆流階段:電量低時,可以猛充,這時候才是你看到的那個「100W」的高光時刻,5-10分鐘就能充個三、四成。過渡階段:充到一定程度,充電速度就得降下來,避免過熱和損傷電池。涓流階段:快充滿時,得像滴水一樣慢慢充,保護電池壽命。
所以,哪怕你用100W,真正「高速」充電的時間可能就前10分鐘,後面大半程其實和65W、甚至30W差不了太多。而Apple、Samsung雖然峰值只有25W,但他們保持滿速充電的時間較長,整個充電曲線比較平緩。
舉個例子,iPhone 16能在30分鐘為手機充入63%電量,隨後逐漸進入涓流模式,約90分鐘充滿手機;但一些Android手機滿功率充電也就只會維持幾分鐘。
iPhone 16 快充測試(中關村在線提供)功率越大,發熱越猛。所以廠商還得靠算法、VC均熱板、分階段降速來控溫,這又進一步限制了「持續高速充電」的能力。
從商業角度來看,高功率快充也逐漸成為廠商「互捲」的重要賽道,超百瓦快充在發佈會PPT上確實很震撼,但廠商並不會直接告訴用戶這個功率能充多久。
高功率快充逐漸成為廠商「互捲」的重要賽道(中關村在線提供)那為什麼Apple、Samsung不捲快充呢?其中一種解釋是,這兩家公司在全球範圍內擁有龐大的用戶基礎,一旦出現安全問題,將會對其品牌形象造成巨大打擊。因此,它們更傾向於採取較為保守的技術策略,來確保產品的穩定性和可靠性。
也曾經有報告表示,Apple、Samsung並不認為更高的充電速度能顯著推動銷量增長,現有的充電解決方案已經足夠滿足大多數用戶的日常需求。增加充電功率意味着要對手機的設計、電池選擇、充電線配置等方面進行一系列改進,這將不可避免地增加成本。考慮到這種投入與可能的回報不成正比,他們選擇了維持現狀。
AI成蘋果絆腳石 股價跌16%似諾基亞困境 3大致命原因或放棄自研此外,為了保持與現有第三方配件市場的兼容性,Apple和Samsung還需要考慮新的快充協議是否會影響已有的生態系統平衡。
可以說,Android機快充和Apple、Samsung的25W快充在實際體驗中差距沒那麼大,是安全、商業、技術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。我們買手機時別太迷信那個「100W+」的數字。
真正影響你體驗的,是電池壽命、溫控表現,而不是發佈會喊出的那個最高值,買之前也可以問問其他用戶的使用體驗。
延伸閲讀:邊充電邊玩手機傷電池?網紅花2000小時實測給出這答案:無大影響(點擊連結看全文)
+13手機快速充電格式全攻略 從iPhone到Android各品牌誰技高一籌?想手機更耐用應留意這4個關鍵技巧 避免充電時電池過熱是要點不買iPhone 15的五大理由 外觀沒變充電又慢 看完打消花錢念頭哪些Apps是流量無底黑洞?1表揭露Top 20排名 附3招慳數據好方法AI將如何改變生活?從智慧家庭到出行 科技感滿滿且安全無憂【本文獲「中關村在線」授權轉載。】